三、淬火
淬火是將鋼加熱到某溫度以上,覆膜砂,保溫一段時間,然后很快放入淬火冷卻介質中,使其溫度驟然降低,以大于臨界冷卻速度的降溫條件急速冷卻,而獲得以馬氏體或下貝氏體為主的不平衡組織的熱處理方法。淬火能提高鋼的強度和硬度,鑄造用覆膜砂,但要降低其塑性。常用的淬火冷卻介質有水、油、堿水和鹽類溶液等。
淬火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廣泛用于各種工具、模具、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齒輪、軋輥、滲碳零件等。另外,淬火還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鋼獲得一定的物理化學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鋼增強其鐵磁性、不銹鋼提高其耐蝕性等。
二、正火
正火是將鋼加熱到某溫度以上,使鋼全部轉變?yōu)榫鶆虻膴W氏體,然后在空氣中自然冷卻的熱處理方法,得到的組織通常是索氏體。它能消除過共析鋼的網狀滲碳體,對亞共析鋼正火可細化晶粒,提高綜合力學性能。
正火與退火的不同點是正火冷卻速度比退火冷卻速度更快,因而正火組織要比退火組織更細小一些,其力學性能也有所提高。
金屬液在凝固過程中陷入金屬中的氣泡,在鑄件中形成的孔洞,稱為氣孔。還有氣眼、氣泡、嗆火、嗆等非正規(guī)名稱,是孔壁光滑的孔洞類鑄造缺陷。
目視特征:是指肉眼看到的鑄件缺陷的形態(tài)特征,是區(qū)分氣孔、縮孔、砂眼、加渣及確定氣孔種類性質的依據。
1、形狀:一般為球形或近似于球形、淚滴形、梨形、蠕蟲狀、長針形等氣孔孔洞。
2、表面面貌:在肉眼觀察下,氣孔孔壁是平滑的,表面顏色有的發(fā)亮,有的金屬---,有的發(fā)藍,灰鑄鐵孔洞表面有的附著一層碳膜。 3、尺寸:由于形成氣孔原因復雜,尺寸變動是無規(guī)律的,鑄鐵鑄造用覆膜砂,有的大到10至20幾毫米,有的小到不到1毫米。
4、部位:是指孔洞在鑄件截面中的位置,一般可分為表面氣孔,一落砂就可發(fā)現,內部氣孔只有在機加工后才能顯示出來,有的皮下氣孔在噴砂后或機加工去除表面硬皮后才能發(fā)現。多出現在澆注位置的上面。
5、危害性:氣孔是鑄件常見和多發(fā)性缺陷,一般情況下,氣孔使鑄件報廢數量約占鑄件廢品率的25%-80%。
6、氣孔種類:從氣孔形成原因、形成過程、形成機理來分類,氣孔可分為5種,及侵入氣孔、裹挾氣孔、析出氣孔和內外反應氣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