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拔制方法的選擇,要在制定拔制表時,根據(jù)所用的管料和無縫不銹鋼方管尺寸及無縫不銹鋼方管的用途來選定,一般從管料到成品管可選用幾種方法聯(lián)合起來生產無縫不銹鋼方管。 如一道次用長芯棒拔制,以后各道次用短芯棒和無芯棒拔制,這樣可分別發(fā)揮各種方法的優(yōu)點,用于管坯管壁與成品管壁厚相差較多的情況下。
一般用途的無縫不銹鋼方管可采用開始幾道次用短芯棒拔制,然后再用無芯棒拔制的聯(lián)合方法。
對于表面要求嚴格的無縫不銹鋼方管可采用全部短芯棒拔制方法。
全部用無芯棒拔制,用于特殊情況,拔制焊接方管后或冷軋后只要求減縮外徑的無縫不銹鋼方管或拔制異型斷面的后道次。
我們知道,不銹鋼方管在淬火時,冷卻速度的大小應---得到足夠的淬硬層---。誠然,冷卻速度愈大,得到的淬硬層---愈大。但是過快的冷卻速度,又不能不引超過大的內應力,而造成不銹鋼方管在淬火時發(fā)生變形與開裂。從這兩方面來考慮,對淬火介質的冷卻能力的要求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又是統(tǒng)一的。
奧氏體在各種不同的溫度范圍內的穩(wěn)定性是不相同的。不銹鋼方管在淬火時:為了得到馬氏體組織:在奧氏體不穩(wěn)定的區(qū)域,即c-曲線的轉變處c-曲線鼻部,玉溪不銹鋼方管,應當快速冷卻,也就是說,冷卻速度應當大于不銹鋼方管的臨界冷卻速度,使其不發(fā)生向珠光體類的組織轉變。 從實踐中證明,拉絲不銹鋼方管,在高于馬氏體點ms以上時,冷卻速度增大,熱應力也隨之增加,但這時不銹鋼方管的溫度還比較高,塑性還好,不會發(fā)生裂紋,對淬火并無不利影響。因此,有的認為,增大這一溫度范圍內的冷卻速度,反而能防止裂紋的發(fā)生。
若在馬氏體轉變溫度范圍內,進行快速冷卻時,由于組織應力與熱應力的雙重作用,這時便會使內應力急劇增大。因此,在馬氏體溫度轉變范圍內,總希望進行緩慢冷卻,以便除了在組織轉變時所產生的---的組織應力之外,不再因快速冷卻而增大熱應力。因而淬火時,理想的冷卻方法應當是在c-曲線圖上的轉彎處快冷,而在其他溫度范圍內慢冷。故理想的冷卻方法應如圖所示。這是因為奧氏體在650℃以上的分解速度很小,黑色不銹鋼方管,因此淬火時,不銹鋼方管在此處便可以冷得較慢一些當然不應慢到有鐵素體或滲碳體析出。此外,400℃以下,又重新出觀了一個較穩(wěn)定的奧氏體區(qū)域。所以不銹鋼方管淬火時在此處的冷卻速度也可以減慢一些。
值得提出的是,在不銹鋼方管中奧氏體的轉變在490℃以下又重新加快,因此在此區(qū)域400~300℃之間也應有足夠快的冷卻速度,甚至有時比高溫時的冷卻速度還要高。
不銹鋼方管以下三種情況都可能出現(xiàn)高溫回火脆性,首先在脆化溫度范圍(450~575℃)及更高的溫度(575~700℃)回火后緩冷其次在高于脆化溫度回火后再降到脆化溫度范圍內回火;后在脆化溫度范圍內長時間停留,隨后即使快冷也將產生回火脆性。已出現(xiàn)這類回火脆性時,可以用再次回火并快冷的方法來消除,所以這類回火脆性又稱為可逆回火脆性。
不銹鋼方管對高溫回火脆性并不敏感,在500~600℃溫度范圍內回火,無論快冷或慢冷,所得到的沖擊韌性幾乎完全相同。高溫回火脆性只出現(xiàn)在某些合金鋼中。一些合金元素如鉻和鎳,單獨加入鋼中,對高溫固火脆性影響不大,但復合加入時如cr-ni、cr-mn、cr-si、cr-mn-si等,則傾向明顯。相反,鉬如單獨加入不銹鋼方管---發(fā)生高溫回火脆性,與其他元素合用時,卻可以抑制其他元素造成的損害。因此,202不銹鋼方管,一般不銹鋼方管材料中加入0.25~0.4%的鉬,或0.8~1.2%的鎢,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溫回火脆性。高溫回火脆性可以用快冷的方法來減輕,但對大截面的工件,這樣作是有困難的,所以采用含有鋁或鎢的鋼。產生高溫回火脆性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不過一般認為是與晶粒間界面上析出某種物質,如氮化物、磷化物、氧化物以及它們在鋼中的分布方式等有關
|